欧美放缓汽车电动化,有何目的?围剿中国电动汽车,能否如愿?

发布日期:2024-09-19 13:24

来源类型:公狒狒 | 作者:赵柯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彩资料免费的资料大全wwe】【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一肖一码100%澳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六开彩资料查询最新2024年网站】

前些天,汽车行业出了不少新闻,包括苹果取消电动汽车项目,2000多名该项目员工并入AI部门;德国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未来十年要继续开发燃油车;美国也将放宽《2030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的目标》。

这些新闻都在明确传达了一个意思或者说一个趋势,就是欧美国家,想要放缓汽车的电动化进程。

苹果下注电动汽车项目已经有十年时间,其间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也曾将该项目视为战略级的重点项目,结果说裁就裁了;奔驰是在2022年举行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提出这个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计划,现在也是说放弃就放弃,非常突然。

有人说,欧美之所以要放缓汽车电动化进程,是因为原本他们想借所谓“碳中和”等理由给中国挖坑,现在反而成全了中国,于是欧美索性翻脸,摊牌不玩了。也有人说,这是欧美在电动汽车领域竞争不过中国,索性直接放弃,重回原来的燃油车赛道跟中国加大竞争;还有人说,这是欧美要联合起来,像当年“绞杀”日本氢能源汽车那样,来绞杀中国的电动汽车。

各种说法不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碳中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欧洲的民间环保组织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理论上碳中和是实现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的唯一渠道。这个概念提出来后,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国际组织的认同,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整个西方世界。

2014年,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认为如果要实现21世纪末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不超过2℃,就需要在该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排放接近或者低于零。

但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怎么可能做到没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呢?

于是,“碳中和”这个碳排放和碳吸收互相抵消的概念,正好可以兼顾发展和环保,也得到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认可。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表态支持“碳中和”,并修订相关法律。比如瑞典修订了《瑞典气候法》,宣布要努力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英国也修订了一部《气候变化法》,确定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眼看英国都下场了,法国自然不甘示弱,也制定了一部《能源与气候法》,同样规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接下来,这些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高举碳中和的大旗,要求世界各国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加入“保护地球”的队伍。

只不过,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他们说得再冠冕堂皇,背后却仍是一门生意,所谓保护地球,也并非他们真正的本意。

不管其它国家是否乐意,西方国家通过舆论等手段,裹挟着大量发展中国家加入“碳中和”队伍后,就像假扮成外婆的大灰狼,开始露出尖利的獠牙,搞起了所谓的“碳交易”。

所谓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明码标价,所有国家都可以进行交易,选择卖掉自己手上的排放指标,或者购买别国的排放指标。

比如,有的国家因为工业化发展快等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大,导致排放指标不够用,那么 就可以花钱跟那些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有富余的国家购买。

这个看起来好像很公平,而且排放指标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但问题是,一般需要购买排放指标的都是那些正处在工业化初中期的发展中国家,而欧美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加上他们利用资本等优势,将工厂设置在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本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排放指标也相对有富余,可以用来卖给发展中国家。

因此所谓的“碳中和”和“碳交易”,实质上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变相地再一次资源和财富掠夺。

中国由于工业化发展快,体量又大,理所当然的成为美西方想借碳中和和碳交易等手段重点打压和“收割”的目标。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欧美发达国家搞这个碳中和,明摆着就是个阴谋,为什么我们还要“跳坑”?

其实,他们搞的这个碳中和,与其说是个阴谋,不如是阳谋。前面说了,他们喊出碳中和的口号,在舆论上不断造势,占据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迫使你不得不跟上。如果我们不跟,他们就会在各个方面给你施加压力,甚至联合其它国家,在很多地方排挤打压。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决定搞碳中和,主要还是出于自愿。用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先生的话说,碳中和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过去,中国一直严重依赖传统能源,容易对自然环境造成各种污染不说,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也严重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所以我们要抓住碳中和这个机遇,逐步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中国而言,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果搞成功的话,我们可以大大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而且在汽车行业中,也能够实现“变道超车”,在世界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有助于我们的产业升级。

当然,对于欧美的碳中和“阳谋”,我们也不是傻乎乎地直接跳进去,而是跟他们展开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尽量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这些年下来,我们的光伏、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产业搞得有声有色,发展非常快,同时,电动汽车产业也蓬勃发展,尤其近两年,发展更是井喷式的,很短时间内,就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万众瞩目的存在。

虽然欧美发达国家搞这个碳中和,本质是想借机收割发展中国家的韭菜。甚至对于他们来说,巴不得我们搞不成,这样它们就可以不断的销售排放指标,从而间接掠夺我们的发展红利。

结果,我们碳中和搞得很好,新能源汽车也发展很好,反而是欧美那边,心口不一还犹犹豫豫,导致传统能源产业大大萎缩的同时,新能源产业也没发展起来,限制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当初允诺的碳中和的目标,也眼看着越来越难实现。

正如丁仲礼院士当初所预言的那样,西方国家虽然带头搞出碳中和,但它们只是放空炮,最后眼看实现不了,就会使出“传统艺能”,翻脸不认账。

现在包括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在计划或者已经推迟甚至取消减排等环保措施,其中英国更是“冠冕堂皇”地说,“不能让英国人为保护地球而破产”。

所以,欧美放缓甚至放弃汽车电动化,一部分原因,确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碳中和搞不下去,索性就不装了,这也为它们回归传统燃油车,解开了所谓协议和道德上的“束缚”。

正如西方国家过去吹的很多牛一样,比如电磁炮、高超音速导弹等等,原本是想用来“忽悠”中国,结果自己没搞成,中国却实现了。现在的碳中和,也是被中国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实现,同时又反过来不断推动中国的良性发展,两者可谓互相成全。

当然,很多人认为,欧美放缓乃至放弃电动汽车,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它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起来。

比如苹果公司,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了。苹果的电动车项目启动不算晚,结果这十年下来,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中间几次改变战略,一会想自己做整车,一会又放弃整车计划,为其它车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结果都没成功,最终只好黯然退出。

有人说,苹果一向是要做就做最好,它预计自己搞电动车很难成为第一,所以就索性放弃,但不管怎么说,在电动 车赛道,苹果输了就是输了。

而欧美其它一些车企,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跟中国的电动车竞争时始终都处于劣势,尤其是由于成本问题,价格方面很难有竞争力,甚至在技术方面,这些老牌车企的电动车,也不占优势,很多车型销量较惨淡,甚至不过百。而且,以前为了和中国电动车竞争,一些欧美国家也对本国的电动车进行补贴,结果由于自身经济不好,所以没多久就撑不住,被迫取消,这对车企来说也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

所以很多欧美车企,包括奔驰、宝马、福特,还有日本的丰田,虽然陆陆续续推过几款电车,包括插混,但效果都不理想。

另外,即便欧美车企的电动汽车项目发展起来,在产业链上仍要严重依赖中国,尤其在电池方面。这也是它们担忧的地方,怕到时候被中国“卡脖子”。所以,索性放弃或者准备放弃电动汽车赛道,转而专注搞自己擅长的燃油车。

现如今,全球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领域,能够跟中国一争长短的只有特斯拉。

特斯拉在中国建工厂之前,很少有资本看好它的未来,甚至曾被华尔街资本所嫌弃,几度濒临破产。直到在上海建厂后,利用中国的人力等成本优势,以及中国健全的产业链,在短时间内咸鱼翻身,于是各路资本又像闻着血腥味的鲨鱼,开始蜂拥而来。但即便是特斯拉,它所使用的电池,也不是自己生产,而中国的宁德时代。

除了前面说的两个原因,也有不少人说,欧美放缓甚至放弃电动汽车计划,其实是一个竞争不过中国,所以联合起来针对中国搞的阴谋。

简单来说,就是要退回到原来的路线,并且联合起来形成统一阵线,不陪中国一起玩电动汽车,然后以此来树立贸易壁垒,遏制乃至绞杀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

比如它们不搞电动汽车,就不用再费力在本国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这么一来,中国的电动汽车要想出口,就往往需要更多的成本,因为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这些国家建设充电桩。如果相关配套设施不能建设和发展成熟起来,我们就难真正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

所以,没有欧美国家“陪玩”,电动汽车全球化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更严重的是,它们不搞电动汽车了,在国家层面,就少了很多顾忌,可以出很多政策,冠冕堂皇的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

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行动起来,在2月29日,拜登宣布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展开调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又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称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每分钟都在秘密收集美国数百万人的信息,甚至说中国政府有能力让跑在美国公路上的数百万辆中国车同时熄火。

听上去是不是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接下来,很可能美国将逐渐加大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力度,并且欧美其它国家也会陆续跟上。

所以,很多人开始担心中国电动汽车的未来,甚至担心中国电动汽车会跟日本当年的氢能源汽车一样,被欧美“绞杀”。

日本入局氢能源很早,在汽车行业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中氢能源汽车,可谓独步全球,几乎没有对手。

原本,日本氢能源产业发展的不错,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开始积极跟进。

结果日本将氢能源视为自己的禁脔,不许其它国家染指,利用专利优势等,对其它国家处处设卡,掣肘其它国家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当时的日本吃相确实难看,惹怒了众多国家,大家索性都退出氢能源产业,不陪日本玩,日本的氢能源汽车,也被各国抵制。结果日本的氢能源产业,包括氢能源汽车产业很快就陷入衰退。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日本的氢能源汽车确实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

当年其它国家退出氢能源产业,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吃相太难看,更重要的是氢能源的技术一直无法实现关键性的突破,导致氢能源的制取、存储和运输成本都很大,而且建设和运营加氢的站点,也是加油站的数倍,所以很多国家觉得不划算,纷纷退出。而日本自身国内市场又太小,不足以撑起整个氢能源产业,所以在遭到国际抵制,快速失去国际市场时,受到了沉重打击。

并且当时日本虽然在氢能源产业上占据巨大的技术优势,还能树立对其它国家的技术壁垒,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当时它的氢能源制备技术不够先进,氢能源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

当时澳大利亚也是想借此机会,和日本一起搞氢能源产业,结果日本不肯,于是澳大利亚一怒之下,停止出口氢能源给日本,这下釜底抽薪,搞得日本氢能源产业阵脚大乱。

但是相比日本,中国自己就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国内市场还是电动汽车消费主力,并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之中,就算是我们的电动汽车出海受挫,也不会撼动整个产业的根基。

而且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基本上不用担心国外卡脖子,即便在电池的原料上,如果欧美做手脚的话,可能会让我们受到一些冲击,但问题并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还是要予以重视。虽说现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很强大,但也没有达到举世无敌的程度。

如果欧美真的联手搞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甚至可能会带来一波洗牌,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被迅速淘汰。而欧美一些车企,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有车企高管就曾毫不掩饰地说,等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大洗牌后,就可以趁机收购中国车企的优质资产,以此来实现对中国的“借道超车”。

所以商场如战场,不可大意。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还辛苦大家给视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们下期内容不见不散,谢谢大家。

Capalbo:

1秒前:所谓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明码标价,所有国家都可以进行交易,选择卖掉自己手上的排放指标,或者购买别国的排放指标。

Gammino:

4秒前:接下来,很可能美国将逐渐加大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力度,并且欧美其它国家也会陆续跟上。

Vassell:

6秒前:而日本自身国内市场又太小,不足以撑起整个氢能源产业,所以在遭到国际抵制,快速失去国际市场时,受到了沉重打击。

于泽瀛:

1秒前:当时澳大利亚也是想借此机会,和日本一起搞氢能源产业,结果日本不肯,于是澳大利亚一怒之下,停止出口氢能源给日本,这下釜底抽薪,搞得日本氢能源产业阵脚大乱。